足跟骨刺可通过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足跟骨刺通常由慢性劳损、足底筋膜炎、跟骨退行性变、肥胖、遗传等因素引起。
1、生活干预减少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选择软底鞋或足弓支撑鞋,避免穿高跟鞋。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每日用温水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如用毛巾牵拉脚趾或踩网球滚动按摩。
2、物理治疗采用超声波、冲击波等物理疗法缓解炎症,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促进组织修复。局部热敷或冷敷交替进行,热敷温度不超过40℃每次15分钟,冷敷使用冰袋包裹毛巾避免冻伤。定制矫形鞋垫可改善足底压力分布。
3、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疼痛,塞来昔布胶囊抑制炎症反应,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外用药可选择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局部涂抹。疼痛严重时可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4、中医调理采用针灸刺激昆仑、太溪等穴位,配合艾灸温通经络。中药熏洗可用威灵仙、红花等活血化瘀药材,内服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推拿手法重点松解跟腱及足底筋膜粘连。
5、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影响行走时,可考虑跟骨骨刺切除术或足底筋膜松解术。关节镜手术创伤较小,开放手术适用于严重骨赘增生。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恢复足部功能,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应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锻炼,避免爬山、跳跃等冲击性活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海鱼、绿叶蔬菜。若出现足跟持续疼痛、晨起第一步剧痛或局部红肿发热,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足部减轻晨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