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通常无法自愈,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子宫内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等症状。
子宫内膜炎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导致,常见病原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这些细菌通过宫颈进入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反应。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扩散至输卵管、卵巢等邻近器官,导致盆腔炎、输卵管粘连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性交疼痛等症状。病程较长者还可能影响生育功能。
极少数情况下,当患者免疫力较强且感染程度较轻时,可能出现症状暂时缓解的现象。但这不代表疾病完全痊愈,病原体可能持续存在并转为慢性炎症。慢性子宫内膜炎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长期存在会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增加不孕、流产等风险。对于妊娠期女性,未治疗的子宫内膜炎还可能引发绒毛膜羊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确诊子宫内膜炎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多饮水促进代谢。日常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复发。若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