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否严重需根据病情发展阶段判断,多数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可控,少数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慢性乙肝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轻微表现。此时肝功能损伤较轻,通过规范抗病毒治疗和定期监测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常用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均衡饮食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
若乙肝病毒持续活跃复制,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区疼痛、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此时需通过肝脏弹性检测评估纤维化程度。未经控制的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引发门静脉高压、腹水等肝硬化并发症,甚至增加肝细胞癌变风险。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加强病毒载量监测,必要时联合干扰素治疗或考虑肝移植手术。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和甲胎蛋白,接种甲肝疫苗避免重叠感染。日常注意避免腌制霉变食物,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出现持续乏力、腹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