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感冒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胃肠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和全身不适反应。
1、恶心呕吐胃肠感冒早期多出现胃部不适和反复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病毒感染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刺激呕吐中枢引发反射性呕吐。儿童患者呕吐症状可能更为频繁,家长需注意防止脱水,可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若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胆汁样呕吐物,需及时就医排除肠梗阻等急腹症。
2、腹痛腹泻中下腹阵发性绞痛伴水样便是典型表现,肠鸣音亢进,每日排便可达10余次。病毒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吸收功能障碍,肠液分泌增多引发渗透性腹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保护肠黏膜,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脱水症状需立即就诊。
3、食欲减退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导致食欲显著下降,进食后易诱发呕吐。急性期建议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面条、馒头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摄入乳制品、高脂及辛辣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婴幼儿患者家长需监测尿量,防止摄入不足导致脱水。
4、发热乏力多数患者伴有38℃左右中低度发热,病毒毒素吸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可配合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片。伴随明显倦怠感、四肢无力等全身症状,与电解质紊乱和能量代谢障碍有关,需保证卧床休息。
5、肌肉酸痛病毒血症可能导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以腰背部和小腿为著。与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及乳酸堆积有关。发热期可适当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肌负担。若出现定向障碍、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需警惕病毒性脑炎可能。
胃肠感冒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适量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遵循少量多餐原则,选择低纤维、低脂、低糖的温和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症状持续3天无改善或出现意识改变、少尿、持续高热等预警症状时,须及时至消化内科或感染科就诊。恢复期避免过早进食生冷刺激食物,逐步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帮助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