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性荨麻疹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冷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肥大细胞对寒冷刺激过度敏感有关。建议避免突然接触冷空气或冷水,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2、皮肤屏障异常皮肤角质层受损或脂质代谢紊乱会增强冷刺激传导,常见于频繁洗浴或皮肤病患者。需加强保湿护理,严重时可联合使用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
3、冷球蛋白血症血液中异常免疫球蛋白遇冷沉淀诱发组胺释放,多伴随雷诺现象或关节痛。需排查淋巴增殖性疾病,治疗可选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
4、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继发寒冷性荨麻疹,常伴抗核抗体阳性。需控制原发病,急性发作时使用依巴斯汀联合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
日常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冷饮及骤冷环境,发作期记录诱因并及时就诊皮肤科。冬季外出前可预先服用抗组胺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