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治疗方案主要有抗感染治疗、手术清创、负压引流、高压氧治疗、骨移植修复等。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源性播散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局部红肿热痛、发热、活动受限等症状。
1、抗感染治疗骨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万古霉素等。治疗需足疗程静脉给药,避免耐药性产生。细菌清除后可能需口服抗生素巩固治疗。
2、手术清创慢性骨髓炎或存在死骨形成时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通过病灶刮除术去除感染骨质和周围炎性肉芽组织,必要时行死骨切除术。手术可配合脉冲灌洗降低细菌负荷,创面留置引流管促进渗出物排出。术后需持续冲洗引流1-2周。
3、负压引流对于深部感染或大面积组织缺损,可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通过多孔敷料覆盖创面并连接负压装置,持续吸引渗出液并促进肉芽生长。该方法能改善局部血供,减少换药次数,通常维持7-14天直至创面清洁。
4、高压氧治疗顽固性骨髓炎可辅助高压氧治疗。在2-2.5个大气压环境下吸入纯氧,能提高组织氧分压,增强白细胞杀菌能力,促进血管新生。每次治疗90-120分钟,10-20次为1疗程。需注意中耳气压伤等不良反应。
5、骨移植修复骨质缺损较大时需进行骨移植重建。可采用自体髂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或人工骨替代材料。移植骨需具有良好的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术后配合外固定保护6-12个月直至骨愈合。合并软组织缺损者可能需皮瓣移植覆盖。
骨髓炎患者治疗期间应保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足量瘦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锻炼。戒烟限酒,控制血糖,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出现疼痛加剧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