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壁长息肉可能引起出血,常见于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或遗传性息肉病等类型,出血风险从低到高依次为轻度黏膜损伤、血管侵蚀、溃疡形成及恶性病变。
1、黏膜损伤小型息肉摩擦肠壁可能导致黏膜轻微渗血,表现为便潜血阳性,可通过肠镜检查确诊,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肠道刺激。
2、血管侵蚀中等体积息肉生长过程中可能压迫黏膜下血管,引发间歇性便血,建议使用氨甲环酸片、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药物,同时需内镜下电凝止血。
3、溃疡形成较大息肉表面溃烂时可导致持续出血伴黏液便,可能与局部缺血或感染有关,需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可使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
4、恶性病变进展期腺瘤或癌变息肉易侵蚀大血管导致大量血便,通常伴随贫血和体重下降,需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配合卡培他滨等化疗药物辅助治疗。
发现便血应及时进行肠镜筛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息肉切除后需定期随访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