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泡泡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减少空气吞咽、观察口腔情况、排查呼吸道感染等方式处理。吐泡泡通常由生理性唾液分泌、喂养不当、鹅口疮、肺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哺乳时保持婴儿头部略高于身体,采用半直立姿势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生理性唾液增多时无须特殊处理,注意清洁口周皮肤。
2、减少空气吞咽选择合适流速的奶嘴,避免奶嘴孔过大导致吞咽过快。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可少量多次喂养,喂奶中途暂停拍嗝。
3、观察口腔情况检查口腔黏膜是否有白色凝乳状斑块,鹅口疮可能伴随拒奶、哭闹。家长可用棉签蘸取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擦拭口腔,或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
4、排查呼吸道感染肺炎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发热、精神差等症状。家长需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等抗生素。
家长需每日记录吐泡泡频率及伴随症状,保持婴儿衣物清洁干燥,避免使用过硬材质的围嘴刺激皮肤。若持续吐泡泡超过3天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