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反应与共同运动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常见的两种异常运动模式,主要区别在于诱发条件和运动控制机制。
联合反应是指身体一侧肢体主动运动时,对侧肢体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或运动,通常由健侧肢体活动诱发。这种现象多见于偏瘫患者,属于脊髓水平的异常反射,表现为非对称性、不协调的肌肉群激活。典型表现为健侧握拳时患侧手指不自主屈曲,或健侧下肢抗阻内收时患侧下肢出现类似动作。其发生与大脑皮层抑制功能丧失有关,常出现在Brunnstrom分期Ⅰ-Ⅱ期。
共同运动则是患侧肢体试图完成特定动作时,多个关节肌肉出现固定的异常协同模式,属于皮层下水平的代偿机制。分为屈曲共同运动和伸展共同运动两种类型,表现为肢体各关节以固定组合方式联动。例如上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指关节屈曲;下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跖屈。这种模式阻碍了分离运动的产生,常见于Brunnstrom分期Ⅲ-Ⅳ期。
康复训练中需针对性处理这两种异常模式,通过抑制技术降低肌张力,逐步诱导分离运动。日常生活应注意避免过度诱发联合反应的动作,如健侧过度用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