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浆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穿刺部位感染、短暂低血容量反应、电解质紊乱及过敏反应。献血浆属于医疗行为,需在正规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
1、穿刺感染采血过程中皮肤屏障破坏可能引发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操作前严格消毒可降低风险,出现感染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
2、低血容量短期内体液丢失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常见于体重过轻者。献血后需平卧休息并补充500ml等渗溶液,严重者可静脉补液。
3、电解质失衡血浆中含有钠钾等电解质,频繁捐献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建议两次捐献间隔不少于14天,必要时检测血生化指标。
4、过敏反应极少数人对抗凝剂或消毒剂过敏,表现为荨麻疹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采集并给予地塞米松等抗过敏治疗。
健康成年人按规定频次献血浆总体安全,捐献前后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空腹并多饮水有助于减少不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