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常选取腰夹脊穴、环跳穴、委中穴、阳陵泉穴、昆仑穴等穴位。针灸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选穴,主要考虑因素包括突出节段、疼痛放射区域、伴随症状等。
1、腰夹脊穴位于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对应椎间盘突出节段选取。该穴位直接作用于局部病变区域,能缓解神经根受压导致的腰部僵硬和疼痛。临床常配合红外线照射增强疗效,刺激时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孕妇及严重骨质疏松者慎用。
2、环跳穴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主治下肢坐骨神经痛。对于L4-L5节段突出引起的下肢外侧放射痛效果显著。操作时患者需侧卧位屈膝,采用3寸毫针深刺至有触电感为度。出血体质患者应谨慎使用。
3、委中穴腘横纹中点,属足太阳膀胱经。适用于L5-S1节段突出导致的足跟部麻木疼痛。针刺时可配合电针仪低频刺激,每次留针20分钟。局部皮肤感染或静脉曲张者禁用。
4、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足少阳胆经合穴。对改善下肢肌力减退和行走困难有较好效果。治疗时采用捻转补法,可配合艾条温灸。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防止烫伤。
5、昆仑穴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常用于缓解足部麻木和踝关节活动障碍。针刺方向应朝向内踝尖,进针深度约1寸。高血压患者刺激强度不宜过大。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针灸外,应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板床,可进行五点支撑法腰背肌锻炼。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缓解期可尝试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注意腰部保暖,搬运重物时保持脊柱直立。若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或下肢肌力持续下降,应立即就医排除马尾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