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拔牙需在病情稳定3-6个月后进行,术前需心血管内科与口腔科联合评估,严格监测血压、心率及凝血功能。主要风险包括应激反应诱发再次心梗、出血倾向加重、麻醉药物心脏毒性等。
1、术前评估需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凝血四项等指标,确认无活动性心肌缺血。近期发生过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功能三级以上者应暂缓拔牙。长期服用抗凝药患者需根据INR值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桥接低分子肝素。
2、术中监护必须配备心电监护仪和急救设备,保持收缩压低于160mmHg。建议使用不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避免使用碧兰麻等含血管收缩剂的麻醉剂。复杂拔牙操作建议分次进行,单次治疗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3、术后观察术后需在医疗机构观察2小时以上,警惕胸痛、心悸等不适。创面建议采用胶原蛋白海绵等可吸收止血材料,避免缝合造成的持续刺激。术后三天内每日监测血压和心律变化。
4、药物调整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通常无需停用,但华法林需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剂量。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预防创口感染。疼痛控制首选对乙酰氨基酚,禁用非甾体抗炎药。
5、应急准备诊室需常备硝酸甘油片、阿托品、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建议选择上午时段手术以避开生理性血压高峰期。
心肌梗死患者拔牙后应保持24小时安静休息,避免用力漱口或吸吮动作。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补充优质蛋白促进创面愈合。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出现心前区压迫感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急诊就医。建议术后1个月复查心脏功能和口腔创面恢复情况,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