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和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在发病机制、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治疗方案上存在差异。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约占儿童白血病的75%。该病起源于淋巴系祖细胞异常增殖,骨髓中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典型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倾向及淋巴结肿大。诊断需结合骨髓穿刺、免疫分型和分子遗传学检查。治疗采用多药联合化疗方案,部分高危患儿需造血干细胞移植。
2、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占儿童白血病的15%-20%,起源于髓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根据FAB分型可分为M0-M7八个亚型,常见症状包括反复感染、皮肤黏膜出血及器官浸润表现。细胞遗传学异常如t8;21、inv16等具有预后意义。治疗采用蒽环类联合阿糖胞苷为基础的强化疗,部分亚型需靶向药物治疗。
3、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在儿童中较为罕见,约占儿童白血病的3%-5%。特征性表现为Ph染色体阳性及BCR-ABL融合基因形成。临床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儿童患者多表现为脾脏显著肿大和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首选治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耐药病例。
4、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儿童特有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发病率不足儿童白血病的1%。典型特征为肝脾肿大、皮疹及特征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遗传学上常伴PTPN11、NRAS等基因突变。治疗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化疗反应较差,预后不良。
儿童白血病确诊后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规范化治疗,治疗期间需注意预防感染,保证营养摄入。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患儿有无发热、出血等异常症状。维持治疗阶段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口腔卫生,减少公共场所暴露。长期生存患儿需关注化疗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评估心脏、内分泌等器官功能。
小儿肺炎按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四种类型。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类型,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病变主要累及支气管和肺泡,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大叶性肺炎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为主,炎症常累及整个肺叶,胸痛和铁锈色痰较典型。间质性肺炎病变位于肺泡壁及周围组织,常见于病毒感染或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症状突出而肺部体征较少。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2岁以下婴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特征为喘憋、三凹征等气道梗阻表现。
日常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