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适当的体育锻炼手段。
学龄前儿童最好的方法 是做婴幼儿体操,经常晒太阳和 吃些富有钙质的食物。这样不仅 能增加肌肉力量,而且有利于营 养物质的吸收。学龄儿童,首先要 上好体育课,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还应养成坐如钟、站如松的正 确姿势;看书写字时,眼睛和书桌 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两肘架在桌子上,使两肩平直,不垂不耸;学习一个小时左右要走动走 动,做做操。这样,不仅能防止脊柱畸形,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2、睡姿,睡眠产品要准确
脊柱是支撑一个人全部姿势的大梁,在人生1/4~1/3时间里,适当的睡姿和适当的床上用品对脊椎的防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睡姿要正确
仰卧位时,只要床舒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并使腰椎间隙压力明显降低,减轻腰椎间盘后突,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是最佳体位;
侧卧位时,一般认为右侧卧位最好,原因是右侧卧位不会压迫心脏,而且不会影响胃肠蠕动。我们认为不必讲究是采取左侧卧位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当中应当常常翻身,长时间维持一种睡眠姿势,会使一部分肌肉松弛的同时,相对使其他一些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因长时间受压而血运不畅,神经缺氧、缺血产生麻木,因此,睡眠中翻身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俯卧位时,往往使头颈处于向一侧极度扭转的体位,胸部受压,易引起颈部肌肉、韧带、关节的劳损和退行性病变,也易引起腰椎前凸增大,压迫心肺而影响呼吸,加重心肺负担,故这种睡眠姿势一般不宜 (3)从小选择有支撑的床垫,切忌过软或过硬
孩子在发育过程中身体骨骼的各大部位最容易变形,这就犹如益卡思西班牙总部技术人员形象的比喻:“中国的盆景是怎样造出来的,那就是在植物幼嫩期通过铁丝去固定它的造型而形成的。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一天有8-12个小时像盆景幼嫩期一样被固定吧!”为了不让我们孩子的脊椎像盆景一样的成长,选择一张同孩子一起成长并有支撑的床垫,这才是解决之本。
合理的床垫应该是既不太软也不太硬,长期太硬的床垫会磨损儿童幼嫩的脊椎,而睡过软的床垫则对儿童脊椎起不到承托作用,益卡思所有的床垫产品都是按孩子不同的年龄、身高而开发设计的。它能对不同年龄、身高的孩子形成有效的骨骼支撑,从而达到“科学脊椎承托,支撑孩子未来”。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脊柱畸形专题:http://www.fh21.com.cn/guke/jzjx/
脊柱畸形手术后可通过伤口护理、体位管理、疼痛控制、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促进恢复。手术矫正可能涉及脊柱内固定或截骨术,术后护理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术后需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洗澡时应使用防水敷料保护,避免伤口接触水。若发现体温升高或切口异常疼痛,需立即就医。医用敷料应在医生指导下拆除,不可自行处理。
二、体位管理术后需保持脊柱中立位,使用特制硬板床垫。翻身时应采用轴线翻身法,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早期避免久坐或弯腰动作,下床活动需佩戴支具保护。睡眠时可用枕头支撑腰背部,侧卧时双腿间夹软枕维持骨盆稳定。
三、疼痛控制医生会根据疼痛程度开具镇痛药物,如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物理镇痛可采用冰敷或经皮电刺激。疼痛突然加剧可能提示内固定移位或神经受压,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避免自行调整止痛药剂量。
四、康复训练术后2-3天可开始床上踝泵运动预防血栓。2周后逐步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如臀桥、腹式呼吸。6周后增加核心稳定性练习,使用瑞士球进行低强度训练。所有康复动作需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禁止剧烈扭转脊柱。
五、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需拍摄X线片评估骨融合情况,3个月复查脊柱三维CT。医生会根据影像学结果调整支具佩戴时间。若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需紧急就诊。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监测内固定位置及脊柱力线。
脊柱畸形术后饮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适量进食深绿色蔬菜。蛋白质补充可选择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愈合。康复期间可进行水中步行等低冲击运动,6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家属应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动作,避免跌倒等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