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的副作用因人而异,主要与药物种类、剂量及个体差异有关。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过敏反应等,严重时可能影响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功能。
全身麻醉药物如丙泊酚注射液、七氟烷可能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或定向力障碍,多见于老年患者或长时间麻醉者。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注射液、布比卡因注射液可能导致局部神经损伤或心律失常,尤其在高剂量使用时风险增加。阿片类镇痛辅助药如芬太尼注射液、瑞芬太尼注射液易诱发呼吸抑制和成瘾性,需严格监控生命体征。部分患者对麻醉药物存在特异性反应,如琥珀胆碱引发的恶性高热虽罕见但致死率高,需立即使用丹曲林钠注射液抢救。儿童患者更易出现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家长需配合医生详细提供过敏史和既往麻醉记录。
麻醉前全面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及药物过敏史可显著降低风险。术后建议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过早进食饮水,卧床期间需家属协助观察意识状态和肢体活动。出现持续头痛、胸闷或皮肤皮疹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麻醉药物代谢完全通常需要6-48小时,期间不宜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系统恢复,适当活动促进药物排泄但避免剧烈运动。
拔牙麻醉药效一般持续1-4小时,具体时间与麻醉方式、药物种类及个人代谢差异有关。
局部浸润麻醉常用于简单拔牙操作,药物多选用利多卡因或阿替卡因,起效时间约1-3分钟,维持效果通常为1-2小时。这种麻醉方式适用于单颗牙拔除,术后唇舌麻木感消退较快。阻滞麻醉适用于复杂拔牙或智齿拔除,常用甲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药效可持续2-4小时,由于阻滞神经范围较广,术后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面部麻木。儿童及代谢较快人群的麻醉时间可能缩短至1-3小时,而肝功能异常者代谢减慢可能延长至3-5小时。麻醉完全消退前需避免咀嚼硬物或饮用过热饮食,防止黏膜烫伤或咬伤。术后2小时内唾液分泌减少可能影响吞咽功能,建议暂时避免进食。
拔牙后24小时内应保持术区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或用力漱口。麻醉消退后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肿胀,需及时复诊排除干槽症或感染。术后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或软食,如酸奶、鸡蛋羹等,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使用含肾上腺素类麻醉药物者,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心悸,通常30分钟内自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