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普外科

利多卡因麻醉持续时间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如何实施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

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可通过穿刺定位、药物注射、导管置入、麻醉测试、效果评估等步骤实施。该技术结合了脊髓麻醉起效快与硬膜外麻醉可控性强的优势,适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1、穿刺定位

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消毒铺巾后,麻醉医师通过触摸确定腰椎L2-L5间隙作为穿刺点。使用硬膜外穿刺针经皮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确认负压试验阳性后,换用更细的脊髓穿刺针穿透硬脊膜到达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回流通畅即定位成功。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损伤神经根。

2、药物注射

蛛网膜下腔注入局麻药如布比卡因注射液或罗哌卡因注射液,剂量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调整,通常为1.5-2.5ml。硬膜外腔同步注射生理盐水或低浓度局麻药扩张空间,便于后续导管置入。药物配伍需避免添加血管收缩剂,防止脊髓缺血风险。

3、导管置入

退出脊髓穿刺针后,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硬膜外导管,深度保留3-5cm于硬膜外腔。导管固定后连接过滤器,测试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导管用于术中追加麻醉药或术后镇痛,置入时需防止导管扭曲或误入血管。

4、麻醉测试

注射药物5-10分钟后,用针刺法测试麻醉平面,通常需达到T6-T10水平以满足手术需求。观察血压、心率变化,预防麻醉平面过高导致的呼吸抑制。若平面不足,可通过硬膜外导管追加药物,但需控制总量避免毒性反应。

5、效果评估

持续监测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使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下肢运动功能,0分为无阻滞,3分为完全不能抬腿。术中根据手术时长和麻醉消退情况,适时经硬膜外导管给予维持剂量。

实施过程中需备好急救设备,包括气管插管工具和血管活性药物。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恢复情况,警惕硬膜外血肿或神经损伤。患者术后6小时内保持平卧,避免快速改变体位引起脑脊液压力波动。硬膜外导管拔除前需确认凝血功能正常,拔除后按压穿刺点5分钟防止出血。建议术后3天内避免剧烈活动,出现头痛或下肢无力需立即就医复查。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骨癌 喉痉挛 角膜变性 急性肾衰竭 产后抑郁症 溶血性黄疸 嗜铬细胞瘤 脊髓型颈椎病 内生软骨瘤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