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伤口可通过清洁消毒、药物涂抹、敷料保护、控制血糖、定期换药等方式处理。糖尿病伤口愈合困难主要与高血糖环境、血液循环障碍、神经损伤、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等因素有关。
1、清洁消毒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碘伏轻柔冲洗伤口,去除表面污染物。避免用力擦拭或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可能损伤新生组织。清洁后可用无菌纱布轻拍吸干水分,保持伤口基底湿润但无渗液积聚。
2、药物涂抹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肉芽组织生成,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深部创面可能需要磺胺嘧啶银乳膏控制混合感染。禁止自行使用粉末类或油性药膏,可能造成创面封闭。
3、敷料保护根据渗出量选择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严重渗液创面可使用藻酸盐敷料。敷料应完全覆盖伤口并超出边缘2厘米,关节部位需用绷带固定但避免过紧。每日观察敷料是否渗漏或移位。
4、控制血糖维持空腹血糖在7毫摩尔每升以下,餐后血糖不超过10毫摩尔每升。持续高血糖会抑制白细胞功能,延缓胶原蛋白合成。需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调整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降糖方案。
5、定期换药浅表伤口每1-2天更换敷料,深度溃疡需每日清创换药。换药时观察创面颜色、气味、渗液性状,出现灰白腐肉或脓性分泌物应立即就医。足部伤口需完全避免负重,使用减压鞋具。
糖尿病患者日常需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袜与合脚软底鞋,避免赤足行走。每日用38℃以下温水洗脚后彻底擦干趾缝,检查足底有无皲裂或水泡。控制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伤口愈合期可适当补充锌元素。出现伤口红肿热痛、边缘发黑或发热等感染征象时,须24小时内至内分泌科或伤口专科处理。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一般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具体范围需结合年龄、并发症等因素调整。
对于大多数成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维持在4.4-7.0mmol/L可降低微血管病变风险,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0mmol/L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7.0%以下能显著延缓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进展。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时,目标范围内时间应超过7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更严格,空腹血糖宜<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标准,空腹血糖可维持在7.0-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8.0%。儿童1型糖尿病应根据年龄分层管理,学龄前儿童糖化血红蛋白目标为7.5-8.5%,青春期前7.0-8.0%,青春期后尽量接近7.0%。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避免空腹运动或过量饮酒。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每日膳食纤维摄入不少于25克。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出现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含糖食品。每年检查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