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后需注意体位管理、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控制、活动限制及伤口护理等事项。
1、体位管理术后6小时内应保持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麻醉清醒后可逐步调整为半卧位,促进呼吸循环功能恢复。脊柱手术患者需严格保持轴线翻身,避免扭曲或压迫手术部位。
2、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4小时内需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麻醉药物可能导致呼吸抑制,需观察胸廓起伏频率和幅度。出现寒战、发绀或血压波动超过基础值30%时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3、饮食控制麻醉清醒后4-6小时可少量饮用温水,无呕吐反应再过渡至流质饮食。胃肠手术患者需遵医嘱禁食1-3天。避免摄入产气食物如豆制品、碳酸饮料,防止腹胀影响伤口愈合。
4、活动限制术后24小时内需卧床休息,下肢手术患者应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下床活动需遵循渐进原则,首次需在医护人员协助下进行。避免突然坐起或站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
5、伤口护理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渗血渗液超过5cm直径需及时更换。引流管需固定妥当,记录引流液颜色和量。术后3天内避免伤口接触水,拆线前禁止盆浴或游泳。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需立即就医。
全身麻醉后应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术后3天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温软食物如鱼肉粥、蒸蛋等,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适当进行深呼吸训练和肢体按摩,促进麻醉药物代谢。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2周内复诊评估恢复情况。出现持续头晕、呕吐或伤口异常渗出时需及时返院检查。
人流局部麻醉的疼痛感因人而异,多数人可耐受轻微胀痛或牵拉感,少数可能因个体差异出现明显痛感。局部麻醉通过阻滞神经传导减轻手术不适,但无法完全消除操作引起的生理反应。
采用局部麻醉时,手术器械进入宫颈可能引发短暂酸胀或刺痛,类似月经期下腹坠痛。医生会提前在宫颈注射利多卡因等麻醉药物,注射瞬间可能有蚊虫叮咬样刺痛,持续数秒后逐渐缓解。术中刮宫操作可能产生钝性压力感,部分人描述为强烈腰酸或排便感,疼痛程度通常低于牙科治疗。疼痛敏感者可能出现一过性冷汗、恶心等反应,但多数在5-10分钟内完成手术操作。
极少数情况下,麻醉药物效果不充分可能加剧痛感,多见于宫颈条件较差或子宫过度前倾/后屈者。这类人群术中可能出现锐痛或痉挛性疼痛,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麻醉剂量或改用静脉麻醉。有盆腔炎病史或多次人流史者,可能因组织粘连增加操作难度,间接导致痛感增强。
术后2小时内麻醉效果消退,可能出现阵发性宫缩痛,类似中度痛经,可通过热敷或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术前与麻醉医生充分沟通疼痛耐受情况,术中采用深呼吸放松肌肉紧张。术后注意观察出血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两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