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静脉曲张主要有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理等方法。静脉曲张通常由久站久坐、气血瘀滞、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下肢青筋凸起、肿胀疼痛等症状。
1、中药内服中医认为静脉曲张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可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类方剂,如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血府逐瘀汤含桃仁、红花等成分,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补阳还五汤以黄芪为主药,可补气活血。伴有下肢沉重者可加茯苓、白术等健脾利湿药物。中药需根据体质辨证使用,避免自行抓药。
2、中药外敷局部可使用活血通络的中药外敷,如金黄散、七厘散等成药。金黄散含大黄、黄柏等成分,可消肿止痛,用醋调敷于曲张静脉处。新鲜草药可选用红花、艾叶煎汤湿敷,温度控制在40℃左右避免烫伤。皮肤破损者禁用外敷,过敏体质需先小范围试用。
3、针灸疗法针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承山等穴位,配合阿是穴局部围刺。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可促进下肢气血运行。艾灸适用于寒凝血瘀型,取穴同上,每穴灸5壮。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疗程。凝血功能障碍或皮肤感染者不宜针灸。
4、推拿按摩沿下肢脾经、胃经走向进行推拿,手法从足部向心性操作,配合点按阴陵泉、地机等穴位。每日按摩15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避免直接按压曲张静脉。可配合使用活血精油辅助按摩。急性静脉炎发作期禁止按摩。
5、饮食调理日常多食山楂、黑木耳、洋葱等活血食材,饮用玫瑰花、藏红花等代茶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控制盐分摄入减轻水肿。薏苡仁红豆粥可健脾利湿,适合下肢沉重者。合并溃疡者需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鲫鱼汤、鸽子汤等促进创面愈合。
中医治疗需配合穿弹力袜、避免久站等基础护理。轻度静脉曲张通过中医调理可改善症状,但重度曲张或出现溃疡、血栓时需及时结合西医治疗。日常可练习抬腿运动促进静脉回流,睡眠时垫高下肢,长期坚持中药足浴也有辅助效果。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管超声,观察静脉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