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固定颈椎、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颅脑损伤通常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击打、运动伤害、病理性脑出血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或分泌物,防止舌根后坠阻塞气道。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辅助呼吸,避免缺氧加重脑损伤。观察胸廓起伏和呼吸频率,出现呼吸骤停需立即心肺复苏。
2、控制出血用无菌敷料直接压迫头皮伤口止血,避免过度移动头部。耳鼻出血时禁止填塞,应让血液自然流出以防颅内压升高。记录出血量和持续时间,严重出血可能提示颅底骨折。
3、固定颈椎使用颈托或双手固定患者头颈部,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任何疑似颅脑损伤都应视为潜在颈椎损伤,不当搬动可能导致脊髓二次伤害。转运时需多人协作保持脊柱稳定。
4、监测生命体征每5分钟记录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血压和脉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下降、瞳孔不等大或血压波动可能提示颅内血肿扩大。警惕呕吐、抽搐等颅高压表现。
5、及时就医所有颅脑损伤患者均需急诊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开放性损伤需6小时内清创,硬膜外血肿超过30毫升需紧急手术清除。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脑疝等致命并发症。
颅脑损伤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饮食选择易消化流质,避免用力咀嚼。恢复期可进行认知训练和肢体康复锻炼,但须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恢复情况,出现头痛加剧或意识改变需立即返院。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创伤后应激反应。
小儿颅脑损伤可能影响智力,具体与损伤程度和部位有关。颅脑损伤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运动障碍等危害,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小儿颅脑损伤对智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具体部位。轻度损伤如脑震荡通常不会造成长期智力损害,但可能出现短暂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下降。中度至重度损伤可能损伤大脑皮层或白质纤维,导致语言、逻辑思维、执行功能等认知能力受损。部分患儿会出现学习困难、反应迟钝或情绪控制障碍,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久。伴随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平衡失调等,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范围。
除智力影响外,颅脑损伤还可能引发癫痫、脑积水等并发症。开放性损伤或伴有颅内出血时,神经细胞直接受损风险更高。婴幼儿颅骨未完全闭合,外力冲击易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这种类型对智力发育影响尤为显著。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性格改变、社交能力退化或睡眠障碍,需长期康复训练干预。
日常应避免儿童头部撞击,发生外伤后立即就医检查。康复期可进行认知训练和营养支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