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可通过吸氧、药物控制、调整体位、限制液体摄入、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通常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感染等原因引起。
1、吸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吸氧可缓解缺氧症状。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流量控制在2-6L/min,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2、药物控制: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常用药物有呋塞米注射液20-40mg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多巴酚丁胺注射液2-10μg/kg/min静脉滴注。
3、调整体位:患者应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平卧位,防止加重肺淤血和呼吸困难。
4、限制液体摄入:急性期应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每日不超过1500ml。避免高盐饮食,钠盐摄入量控制在2-3g/d,减轻水钠潴留,降低心脏负荷。
5、及时就医:急性心力衰竭属于急危重症,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急诊科。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日常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遵医嘱服药,保持情绪稳定,预防感染。如出现气短、水肿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心梗发作时需立即停止活动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心梗急救方法主要有保持镇静、药物缓解、心肺复苏、避免移动患者、等待专业救援。
1、保持镇静患者及周围人员需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加重心脏负担。立即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舒适体位,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物。持续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禁止喂食饮水。
2、药物缓解若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可舌下含服1片,5分钟后未缓解可重复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嚼服有助于抗血小板聚集。速效救心丸也可作为应急选择,但所有药物使用前需确认无禁忌证。
3、心肺复苏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时,应立即实施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未经培训者可在急救人员指导下进行,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救援到达。
4、避免移动患者急性发作期禁止自行搬动或转运患者,不当移动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骤增。应保持环境通风,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阳光直射。移除周围危险物品防止患者抽搐时受伤。
5、等待专业救援急救人员到达后需准确告知发病时间、症状变化及已采取的措施。配合进行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路等专业处置。若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在120分钟内完成血管再通治疗。
心梗康复期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循序渐进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从每日15分钟逐渐增至30分钟。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病史和用药信息,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戒烟并避免二手烟环境,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预防复发。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并配备家用血压计,建立详细的症状监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