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救可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卡托普利片、乌拉地尔注射液、硝酸甘油片、呋塞米注射液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属于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急症伴心率增快的情况。该药能快速起效且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但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等不良反应。对二氢吡啶类过敏者禁用,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慎用。
二、卡托普利片卡托普利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收缩物质生成,适用于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急症。可能出现干咳、血管性水肿等副作用,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妊娠期妇女绝对禁忌。
三、乌拉地尔注射液乌拉地尔注射液是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α1受体产生降压作用,特别适用于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危象。静脉给药后5分钟内起效,需监测直立性低血压,禁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四、硝酸甘油片硝酸甘油片通过释放一氧化氮直接扩张静脉血管,减轻心脏前负荷,适用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或心肌缺血的情况。舌下含服2-3分钟即可起效,常见头痛、面部潮红等反应,24小时内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者禁用。
五、呋塞米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为袢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适用于高血压急症伴容量负荷过重或肺水肿患者。静脉注射后5分钟开始利尿,需注意电解质紊乱风险,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可能发生交叉过敏。
高血压急救用药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急救处理后应持续监测血压变化,完善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戒烟限酒并定期复诊。出现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时须立即就医,长期规范服用降压药物是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关键措施。
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用于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处理方法,主要通过腹部冲击帮助患者排出阻塞物。该技术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患者,操作时需从背后环抱患者腰部,快速向上向内挤压腹部,利用肺部残留气体推动异物排出。主要有操作准备、定位手法、施力方向、力度控制和后续处理五个关键步骤。
一、操作准备实施前需快速判断患者状态,确认其无法咳嗽、说话或呼吸,出现双手抓喉的窒息表现。让患者站立或坐直,施救者站于其身后,确保操作环境安全无障碍物。
二、定位手法施救者一脚插入患者两腿之间保持稳定,双手从腋下环抱至腹部。一手握拳,拳眼朝向患者腹部,位置在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注意避开胸骨末端和肋弓,防止内脏损伤。
三、施力方向双臂用力收紧,快速向上方45度角冲击患者腹部,模拟J字形运动轨迹。每次冲击需干脆有力,利用膈肌上抬产生的气流压力推动异物。连续进行5次冲击为一组,观察异物是否排出。
四、力度控制冲击力度应足以抬起患者双脚为宜,但需根据体型调整。对孕妇或肥胖者应改为胸部冲击,定位在胸骨下半段。冲击时注意保持患者身体前倾,避免因用力过猛导致肋骨骨折或脏器损伤。
五、后续处理若异物排出应立即停止操作,帮助患者清除口腔残留物。若患者失去意识需转为心肺复苏,并呼叫急救电话。成功施救后仍需就医检查,排除迟发性内脏出血或气道损伤等并发症。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需通过专业培训反复练习,日常应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说笑。老年人应避免食用粘性食物,儿童需将坚果类物品放在安全位置。建议家庭成员共同学习急救技能,定期参加红十字会等机构组织的急救复训课程,确保手法准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