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外面长了软肉球可能是外痔、肛周脓肿或软纤维瘤等疾病引起,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去除。
1、药物保守治疗若软肉球为外痔或轻度肛周感染引起,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外用药缓解肿胀疼痛。伴有炎症时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用药期间需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久站。
2、温水坐浴每日用40℃左右温水坐浴10-15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水肿或炎症。可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后使用,浓度以淡粉色为宜。坐浴后需擦干并涂抹凡士林保护皮肤。
3、硬化剂注射适用于较小痔核,将聚桂醇注射液等硬化剂注入痔核基底部,使血管闭塞、组织纤维化。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肛门坠胀感,需避免剧烈运动。该方法对单纯性外痔效果较好。
4、橡胶圈套扎通过器械将特制胶圈套扎在痔核根部,阻断血流后使痔核坏死脱落。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继发出血,保持大便通畅。该方法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痔核,复发率较低。
5、手术切除对反复脱出、血栓性外痔或怀疑肿瘤性病变时,需行痔切除术或激光切除术。术后需加压包扎24小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预防便秘。创面完全愈合需2-4周,期间禁止辛辣饮食。
日常应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如厕时久蹲踞,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若肉球持续增大、破溃出血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恶性病变。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肛裂抹药膏通常需要涂抹在裂口表面及周围皮肤,具体使用方式需根据药膏类型和医生指导决定。
治疗肛裂的药膏多为局部外用制剂,主要作用为消炎止痛、促进愈合。水溶性基质药膏如硝酸甘油软膏可直接涂抹于肛管内裂口处,使用时需清洁双手,将药膏均匀覆盖创面。油性药膏如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更适合涂抹在肛门外周,可形成保护膜减少摩擦。部分含麻醉成分的药膏如利多卡因凝胶应避免接触黏膜破损处,仅用于肛周皮肤镇痛。无论哪种药膏,使用前都需温水坐浴清洁,涂抹后轻按吸收,每日2-3次为宜。
肛裂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排便通畅,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饮用2000毫升水。避免久坐久站,便后可用温水冲洗代替擦拭。若用药一周未缓解或出现出血加重、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复诊,严重肛裂可能需手术治疗。哺乳期女性及儿童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部分药膏成分可能影响特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