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护理方法主要有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遵医嘱用药、观察症状变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1、保持耳道干燥中耳炎患者需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或棉球堵住外耳道。游泳应暂停至炎症消退,若耳部有分泌物渗出,可用无菌棉签轻轻蘸取外耳道口液体,禁止深入掏挖。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需每日用医用双氧水清洁耳道,但操作须由医护人员完成。
2、避免用力擤鼻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同时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防止鼻腔压力骤增导致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感冒期间可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减少鼻咽部分泌物滞留。儿童患者家长需示范正确擤鼻方法,避免哭闹时分泌物倒吸。
3、遵医嘱用药细菌性中耳炎常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使用偏方滴耳,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
4、观察症状变化每日监测体温及耳痛程度,记录耳道分泌物性状。若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头痛、耳后红肿或面瘫等症状,提示可能并发乳突炎或脑膜炎。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其抓耳频率、睡眠质量及听力反应,婴幼儿表现为拒奶、哭闹不安需及时复诊。
5、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加强手卫生,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左右有助于纤毛运动。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控制过敏原,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咽鼓管功能障碍。合理膳食补充维生素A、D可增强黏膜免疫力。
中耳炎恢复期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增加冬瓜、丝瓜等利水食材。急性期过后可进行耳周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禁止自行冲洗耳道。儿童患者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减少复发概率。若三个月内反复发作三次以上,需考虑进行鼓膜置管术评估。
宝宝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缓解症状。
中耳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控制感染。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鼓膜穿孔等情况,可考虑鼓膜切开术或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急性期应避免耳道进水,哺乳期婴儿喂奶时保持头高位。
日常注意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涕,感冒时及时治疗以防诱发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