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扁桃体是否需切除需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主要有反复化脓性感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扁桃体周围脓肿、疑似肿瘤及影响吞咽功能。
1、反复感染:
每年发作超过7次或连续3年每年发作5次以上的化脓性扁桃体炎,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这类患者常伴有发热、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长期炎症可能引发肾炎或风湿热等并发症。
2、呼吸障碍:
肥大的扁桃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现为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多导睡眠监测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15次/小时时,手术能有效改善通气功能。
3、脓肿病史:
发生过两次及以上扁桃体周围脓肿者建议切除。脓肿可能导致咽旁间隙感染甚至败血症,手术可消除病灶避免复发。急性期需先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控制后手术。
4、肿瘤风险:
单侧扁桃体快速增大伴溃疡、出血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时,需活检排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确诊后需根据肿瘤性质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5、功能障碍:
巨大扁桃体引起吞咽困难、言语含糊或营养不良时需手术干预。术前应评估出血风险,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先控制基础疾病。
术后需流质饮食2周避免刺激创面,选择温凉的牛奶、米汤等食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多数患者术后1个月可恢复正常饮食,但免疫力会暂时性降低,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长期来看切除病灶扁桃体不会显著影响免疫功能,反而能消除慢性感染灶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成人血压正常值为收缩压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血压测量结果受测量时间、情绪状态、测量姿势等因素影响,建议在安静状态下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血压范围是维持人体各器官血液供应的基础。收缩压90-120毫米汞柱反映心脏收缩时动脉承受的最大压力,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反映心脏舒张时动脉的最低压力。测量血压前需静坐5-1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吸烟或饮用咖啡因饮料。测量时保持坐姿端正,手臂与心脏平齐,袖带松紧适中。家庭自测血压可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日固定时间测量2-3次并记录。血压值在130-139/80-89毫米汞柱属于正常高值,需加强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诊断需非同日三次测量结果均超过140/90毫米汞柱。
日常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当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超重者需控制体重,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