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需要通过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插入导管,在X线引导下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并拍摄影像。冠状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冠心病、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操作流程包括术前准备、局部麻醉、导管置入、造影剂注射和影像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通常在导管室进行,患者需平卧于检查台,医生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作为穿刺点。术前需进行碘过敏试验和凝血功能检查,确认无禁忌症后对穿刺部位消毒铺巾。穿刺点局部麻醉后,医生用穿刺针建立动脉通路,插入导丝并沿血管推送至主动脉根部。导管头端抵达冠状动脉开口后,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入含碘造影剂,X线机快速连续拍摄影像记录血流动态。术中患者可能感到一过性发热或胸闷,属于正常反应。检查结束后拔出导管并压迫止血,桡动脉途径需加压包扎6-8小时,股动脉途径需平卧制动12-24小时。整个过程约需30-60分钟,辐射剂量相当于一次胸部CT扫描。
术后需密切监测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观察肢体远端脉搏和皮肤温度。建议24小时内避免穿刺侧肢体用力,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冠状动脉造影属于微创检查,严重并发症概率较低,但可能出现血管损伤、造影剂肾病或过敏反应。检查结果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和程度,为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提供依据。日常应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血脂和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伤口护理、活动管理、饮食调整、药物管理和症状观察等方面。冠状动脉造影属于微创检查,术后需密切监测穿刺部位出血情况,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并观察有无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
1、伤口护理术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纱布敷料应保持24-48小时。桡动脉穿刺者需佩戴腕部加压器6-8小时,股动脉穿刺者需平卧制动12-24小时。每日检查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或感染迹象,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加剧或皮肤发红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洗澡时应避免穿刺部位长时间浸泡,建议3天后可淋浴但不可搓揉伤口。
2、活动管理术后24小时内限制穿刺侧肢体活动,桡动脉入路者避免提重物和手腕弯曲动作,股动脉入路者需绝对卧床。3天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1周内避免游泳、打球等上肢剧烈活动。可进行缓步行走等轻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出现心慌气促时应立即停止。驾驶车辆需待医生评估后恢复,通常建议术后2-3天再考虑。
3、饮食调整术后2小时内可饮水,6小时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24小时内应保证2000-2500毫升饮水量促进造影剂排泄,但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入量。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避免饮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出现恶心呕吐时应暂缓进食并报告医生。
4、药物管理需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者需观察肌肉酸痛症状。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患者术后应加强血糖监测。造影剂过敏体质者可能需要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所有药物出现不良反应都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
5、症状观察术后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头晕冷汗等症状可能提示急性血栓形成。穿刺部位剧烈疼痛伴肢体发凉发紫需警惕血管并发症。造影剂可能导致排尿减少或腰痛等肾损伤表现。发热超过38℃或伤口渗液化脓需考虑感染可能。任何异常症状持续不缓解都应及时返院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恢复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建议准备电子血压计和血糖仪进行家庭监测,记录每日体征变化。术后1周门诊复查血常规、肾功能和心电图,1个月后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恢复工作前应进行心脏功能评估,重体力劳动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康复。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如有冠心病高危因素需长期进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