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可通过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等方式治疗。跟腱炎通常由过度使用、运动损伤、足部结构异常、年龄增长和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休息:减少或停止引起疼痛的活动,避免对跟腱的进一步损伤。适当休息有助于减轻炎症和促进修复,避免高强度运动,尤其是跑步和跳跃等对跟腱压力较大的活动。
2、冰敷:在疼痛部位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多次。冰敷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反应,建议在运动后或疼痛加剧时使用。
3、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和阿司匹林可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药物需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通常为布洛芬400mg每日三次,萘普生250mg每日两次,阿司匹林325mg每日一次。
4、物理治疗:通过拉伸和强化训练改善跟腱的柔韧性和力量。物理治疗师可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跟腱拉伸、小腿肌肉强化和平衡训练,逐步恢复跟腱功能。
5、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考虑手术修复。手术方式包括跟腱清创术和跟腱修复术,通过清除受损组织和修复断裂的跟腱,恢复其正常功能,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鸡蛋、鱼类和柑橘类水果,促进组织修复。运动方面可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和骑自行车,避免对跟腱的过度压力。护理上注意穿合适的鞋子,使用足弓支撑垫,减少足部负担,定期进行足部按摩和放松训练。
跟腱炎部分情况下可以自愈,但具体恢复情况与损伤程度和护理措施密切相关。跟腱炎通常由过度运动、外伤、足部结构异常、肌腱退化或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
1、轻度损伤自愈早期跟腱炎若仅表现为局部轻微疼痛和肿胀,通过充分休息、冰敷患处、减少跑跳活动等措施,通常2-4周可逐渐恢复。此时应避免穿硬底鞋,改用足弓支撑垫缓解肌腱张力,配合低强度牵拉训练帮助修复。
2、慢性炎症迁延反复发作的跟腱炎可能发展为慢性肌腱病变,出现晨僵、持续钝痛等症状。这类情况往往伴随肌腱纤维排列紊乱和黏液样变性,需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促进组织再生,或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等药物控制炎症。
3、部分撕裂加重当跟腱出现部分纤维撕裂时,站立时会有明显牵拉痛,此时自愈概率显著降低。超声检查可显示肌腱连续性中断,需要佩戴行走靴固定4-6周,严重者需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促进愈合。
4、完全断裂手术跟腱完全断裂表现为突发剧痛和提踵无力,必须通过开放缝合术或微创经皮吻合术重建肌腱。术后需严格制动配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否则易导致再断裂或长期肌力下降。
5、基础疾病影响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或长期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者,跟腱炎自愈能力会明显减弱。这类患者需要同步控制原发病,必要时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跟腱炎患者恢复期应保持每日踝泵运动预防粘连,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运动前充分热身。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若休息2周无改善或出现肌腱局部凹陷,须及时至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避免发展为顽固性跟腱病。慢性患者可尝试离心训练增强肌腱强度,但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