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减肥4误区 小心越减越胖

发布于 2013-01-10 17:28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通过运动减肥,不仅会让人更健康,还容易成功减掉脂肪,实现塑形瘦身,但是你知道吗?运动减肥中同样有不少误区,假如你陷入了误区中,不仅不能瘦身,还会让你越减越肥。现在就来看看运动减肥四误区吧,想减肥的美眉一定要远离哦!

运动减肥4误区 小心越减越胖

  1. 运动完后就洗澡

  运动后大汗淋漓,很多女性会马上去洗澡,加上很多健身房都配备有浴室,所以运动完就洗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可是你知道吗,在我们运动时,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多。停止运动后,这种情况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运动结束后立即洗热水澡,就会使血液不足以供应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容易感到头昏、恶心、全身无力,严重的还会诱发其他疾病。而洗冷水澡更是危害多多!

  建议:运动后应该适当地进行休息,觉得自己的身体“消停”下来后才可以开始洗澡哦!

  2. 运动时间越长越好

  运动的时候,集体会产生乳酸,长时间的运动会让乳酸大量堆积在身体内部。而乳酸正是造成肌肉疲劳、肌肉酸痛、肌肉痉挛、无氧阈值和氧债的主要原因。所以,运动的时候不注意适量原则会让你第二天疲惫不堪,更没精神。任何事情都有度,运动减肥同样如此。

  建议:在运动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的整理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后乳酸的排除效率。

  3. 练哪里减哪里

  相信这是很多人在运动减肥过程中持有的观点,手臂粗了,就多做做手部的运动,腿胖了就要多跑跑步,几乎所有的减肥者都有这样的局部减肥的捷径心理——想减哪个部分的肥肉,就专门练哪个部分。但是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脂肪是全身性的,并非练哪个部位就可以减哪个部位的多余脂肪。

  局部运动易疲劳,消耗的总能量少,且不能持久; 脂肪供能是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控制的,这种调节是全身性的,往往是哪里供血条件好,哪里就有利于脂肪消耗,从而减肥更快。

  建议:改变这种局部减肥观点,多做做全身运动吧,塑形效果会更好。

  4. 饭后运动助消化

  许多人认为,饭后运动有助于消化。甚至有些人习惯了饭后一定要去走走胃会舒服。其实不然,饭后半小时内,胃因接纳了食物而变得十分沉重。这个时候,即使是轻微的运动都会使胃遭受“动荡”之苦,使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长此下去甚至会引发胃病。

  建议:最好的是在用餐半小时后在从事轻微的运动,而且调查显示,饭前运动要比饭后运动的减肥效果好,饭前运动可以提高体内代谢率。运动停止后,代谢率仍处于高水平,会继续消耗体内热量。饭前运动还能降低糖原的储量,使碳水化合物不易转化为脂肪。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饭前运动,进食后,千万不要马上运动。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自己运动减肥反而越减越肥的原因了吗?在确定了运动减肥法之后,一定要避开以上四个运动减肥致命误区哦,不然不仅不能瘦身,还会有损你的身体健康。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的措施

回答: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的方法包括优化用药方案、增强健康教育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帮助管理药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老年人漏服、误服药物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1优化用药方案 老年...

Q
吃空心菜可以减肥吗

回答:吃空心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肥,因为空心菜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蔬菜,能够增加饱腹感并改善肠道健康,但仅依靠空心菜并不能彻底实现减肥目标,还需要配合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接下来详...

Q
为什么割阑尾会暴瘦

回答:割阑尾后出现暴瘦的情况可能与术后饮食改变、消化系统功能影响、创伤恢复及潜在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咨询 1、术后饮食改变 割阑尾手术后,许多人需要调...

Q
肝切除后能活多久

回答:肝切除后能活多久取决于患者的肝脏功能状态、手术成功率、术后护理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通常情况下,如果手术成功且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许多人能够长期生存并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1、肝切...

Q
神经性贪食症怎么治

回答:神经性贪食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进行综合治疗。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计划是关键,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神经性贪食症的核心方法...

Q
大动脉炎怎么得上的

回答:大动脉炎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常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需结合药物治疗、手术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等多种方法...

Q
耳朵里和耳后根痛是什么原因

回答:耳朵里和耳后根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耳部感染、神经性疾病、外伤或邻近部位炎症等。根据具体病因,可通过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进行治疗,需警惕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1、耳部感...

Q
近视眼需要一直戴眼镜吗

回答:近视眼不一定需要一直戴眼镜,具体情况取决于近视度数、用眼需求以及生活场景。正确的佩戴方法能够保护视力,而非必要时摘下眼镜也未必会直接加重近视。 1什么时候需要戴眼镜? 若近视度数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