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类型
发布于 2025/06/23 11:21
发布于 2025/06/23 11:21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类型主要有急性典型菌痢、急性非典型菌痢、慢性迁延型菌痢、慢性隐匿型菌痢和中毒型菌痢。
急性典型菌痢起病急骤,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量少,呈黏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病程约1周左右,多数患者可痊愈。部分患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
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或无发热,腹痛轻微,腹泻次数较少,大便呈稀便或水样便,含少量黏液,无脓血。里急后重感不明显,易被误诊为普通肠炎。病程较短,约3-5天可自愈,但仍有传染性。
慢性迁延型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大便带有黏液,偶见脓血。发作期症状类似急性菌痢,但程度较轻。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腹部不适。长期迁延不愈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体重下降。
慢性隐匿型菌痢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粪便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患者可成为重要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部分患者可突然转为急性发作,出现典型菌痢症状。长期带菌者可出现肠道黏膜轻度炎症改变。
中毒型菌痢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高热可达40℃以上,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反复惊厥,迅速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微甚至缺如,需通过肛拭子或灌肠液检查发现脓血便确诊。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及时抢救治疗。
细菌性痢疾患者应注意隔离消毒,避免传染他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补充足够水分和电解质。恢复期可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帮助修复受损肠黏膜。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病程迁延或转为慢性。
上一篇 : 7岁孩子拉痢疾吃什么药
下一篇 : 拉肚子拉痢疾是怎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