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症状
发布于 2025/07/03 14:22
发布于 2025/07/03 14:22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腺样体肥大、气压损伤等因素引起。
耳闷胀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患者常感觉耳内有堵塞感或压迫感,类似乘飞机时的耳部不适。这种症状与中耳腔内积液导致的气压失衡有关,积液可能为浆液性或黏液性。部分患者会通过频繁吞咽或打哈欠试图缓解症状,但效果通常不明显。儿童可能表现为反复抓挠耳朵或哭闹,家长需注意观察。
听力呈传导性下降是常见表现,患者可能感觉声音遥远或听不清低音调声音。儿童可能出现对呼唤反应迟钝、看电视音量调大等行为。听力下降程度与积液量相关,多为轻度至中度,平躺时可能暂时改善。部分患者会出现自听增强现象,即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或说话声异常响亮。长期未治疗可能影响儿童语言发育。
部分患者会出现低调性耳鸣,表现为耳内嗡嗡声或流水声,可能与积液振动有关。耳鸣常在夜间安静环境时加重,但一般不伴随眩晕症状。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耳鸣感受,家长需关注其是否频繁摇头或拍打耳朵。耳鸣症状通常在积液清除后消失,持续时间较长者需排除其他耳科疾病。
急性期可能出现轻微耳痛,儿童更易出现此症状。疼痛多为钝痛或胀痛,不同于化脓性中耳炎的剧烈刺痛。疼痛常与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发生,擤鼻涕或咳嗽时可能加重。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夜间哭闹、拒食等症状。若出现持续剧烈疼痛需警惕继发细菌感染可能。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度平衡失调,表现为走路不稳或头晕,儿童更易发生。这与中耳压力变化影响前庭功能有关,但通常不伴随旋转性眩晕。症状多在头部快速转动或体位改变时明显,安静状态下可缓解。若出现持续眩晕需排除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
建议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涕,可尝试吞咽或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耳部不适,避免接触过敏原及二手烟。儿童患者应定期监测听力发育,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若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反复发作,需耳鼻喉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鼓膜穿刺或置管治疗。日常注意预防感冒,游泳时使用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耳道。
上一篇 :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症状
下一篇 :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