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的运动康复手段

发布于 2025/11/15 13:06

踝关节的运动康复手段主要有踝泵训练、平衡训练、抗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步态训练等。踝关节损伤或术后需根据恢复阶段选择针对性训练,逐步恢复关节功能。

1、踝泵训练

踝泵训练通过足背屈和跖屈动作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适用于术后早期或制动期,患者平卧时缓慢勾脚尖保持5秒,再下压脚尖5秒,每组10-15次,每日重复进行。该训练可减轻肿胀,配合冰敷效果更佳。

2、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能增强本体感觉,降低再次扭伤概率。从单腿站立开始,逐步过渡到平衡垫或软垫训练,每次维持30秒。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可结合视觉反馈训练,如站立时注视固定目标,逐渐减少支撑面面积。

3、抗阻训练

使用弹力带进行内外翻抗阻训练可强化腓骨肌群和胫骨前肌。将弹力带固定于足部,缓慢完成内翻20次、外翻20次为1组,每日2-3组。训练强度以轻度疲劳为宜,避免疼痛加重。

4、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踝关节画圈、字母书写等动作改善僵硬。坐位时用脚尖在空中写字母,每个字母重复5遍。严重活动受限者可先进行热敷或超声波治疗后再训练,配合关节松动术效果更好。

5、步态训练

针对跛行或代偿性步态进行矫正训练。从扶墙行走开始,逐渐过渡到平地行走、上下台阶训练。使用镜面反馈帮助调整步态对称性,必要时穿戴踝关节支具提供保护。

康复训练需遵循无痛原则,从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急性期后2周可加入水中步行等低冲击运动,6周后根据恢复情况引入跳跃训练。训练前后应充分热身和拉伸,若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需暂停训练并就医。日常可穿戴护踝预防扭伤,避免高跟鞋及不平整路面行走,加强小腿三头肌力量有助于维持关节稳定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