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发布于 2025/06/12 05:26
发布于 2025/06/12 05:26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饮食调整、口服铁剂、静脉补铁、病因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需求增加、铁利用障碍等原因引起。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是基础治疗手段。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如猪肝、牛肉、血制品;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菠菜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与浓茶、咖啡同食影响铁吸收。长期素食者需特别注意搭配豆制品和坚果类食物。
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是常用铁剂。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黑便、胃肠道刺激等反应,建议餐后服用减轻不适。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持续补铁3-6个月以补充储存铁。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清铁蛋白指标。
适用于口服不耐受或严重贫血患者,常用蔗糖铁、右旋糖酐铁等制剂。静脉给药需警惕过敏反应,首次使用需缓慢滴注并配备急救设备。治疗期间监测转铁蛋白饱和度,避免铁过载损伤器官。
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进行胃肠镜排查,女性需排查月经过多原因。慢性肾病贫血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胃切除术后患者需长期补充铁剂。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贫血需同步进行驱虫治疗。
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4周血红蛋白应上升20g/L以上。每3个月复查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儿童及孕妇需加强随访,重度贫血患者需监测心功能。治疗效果不佳时需重新评估病因诊断。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应保持均衡膳食,每周摄入动物内脏1-2次,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铁摄入。搭配猕猴桃、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建议进行散步、瑜伽等有氧运动。女性经期需注意保暖休息,长期使用抗酸药物者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建立规律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造血功能恢复。
上一篇 : 小儿贫血怎样治疗方法
下一篇 : 缺铁性贫血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