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6/14 15:41
发布于 2025/06/14 15:41
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等原因引起。
分娩后子宫肌纤维收缩能力不足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产程延长等因素会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影响收缩功能。临床表现为宫底升高、子宫质地柔软,可通过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等药物促进宫缩。
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残留都可能引起出血。胎盘剥离不全时,剥离面血窦开放会导致持续性出血。需通过人工剥离胎盘、清宫术等处理,严重者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宫颈裂伤、阴道壁裂伤或会阴裂伤。急产、巨大儿、手术助产等因素易造成损伤。表现为持续性鲜红色出血,需及时缝合止血,深部裂伤可能需在手术室处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注射部位渗血,需输注凝血因子、血小板等血液制品,同时治疗原发病。
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多因不当牵拉脐带或按压宫底导致。子宫部分或全部翻出阴道外,伴随剧烈疼痛和休克表现。需立即手法复位,失败时需手术干预。
产后出血预防需重视产前检查,贫血孕妇应及时纠正。分娩时避免过度干预,产后两小时需密切观察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建议早期哺乳促进宫缩,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出现头晕、心悸等休克前兆应立即就医,出血量超过500毫升属于病理状态需医疗干预。恢复期加强营养摄入,多食用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红肉等食物,适当活动促进恶露排出。
上一篇 : 产后出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