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肠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6/18 16:56

细菌性肠炎主要由志贺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进食污染食物、接触感染者、免疫力低下、抗生素滥用、基础消化道疾病。

1、病原体感染:

志贺菌通过粪口传播引发痢疾样症状,产生志贺毒素导致肠黏膜溃疡。沙门菌常见于未煮熟的禽蛋肉,侵袭回肠末端引发水样腹泻。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分泌耐热肠毒素,是旅行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2、饮食污染:

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隔夜饭菜、生冷海鲜或未消毒乳制品是主要传播途径。夏季食物储存不当易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其肠毒素可耐受100℃加热30分钟,引发剧烈呕吐。

3、接触传播:

接触腹泻患者排泄物后未规范洗手,或共用污染餐具可造成人际传播。弯曲菌常通过宠物粪便感染儿童,空肠弯曲菌可穿透肠上皮细胞导致血便。

4、免疫功能受损:

HIV感染者、放化疗患者及老年人易发生难辨梭菌感染。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者胃酸屏障减弱,增加非伤寒沙门菌感染风险。

5、肠道环境改变:

广谱抗生素使用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促使艰难梭菌过度增殖引发伪膜性肠炎。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更易继发细菌感染。

预防细菌性肠炎需严格遵循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彻底煮熟、安全温度保存、使用安全水源。急性期建议采用BRAT饮食香蕉、米粥、苹果泥、吐司,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恢复期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群,症状持续48小时以上或出现脱水、高热、血便需及时就医进行粪便培养及药敏试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肠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