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怎么抢救
发布于 2025/06/29 11:42
发布于 2025/06/29 11:42
急性心力衰竭可通过保持体位、吸氧、药物治疗、机械辅助循环、手术治疗等方式抢救。急性心力衰竭通常由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原因引起。
患者需立即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这种体位有助于减轻肺淤血和呼吸困难症状,避免平卧导致的心脏负荷加重。同时解开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控制在6-8升/分钟。严重缺氧者可考虑无创正压通气。吸氧能改善组织缺氧状态,降低肺动脉压力。需注意观察患者氧饱和度变化,避免二氧化碳潴留。
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减轻心脏前负荷,硝酸甘油注射液扩张血管,西地兰注射液增强心肌收缩力。吗啡注射液可用于缓解烦躁和呼吸困难。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和肾功能变化。
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患者,可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体外膜肺氧合支持。这些设备能暂时替代心脏泵血功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病需紧急瓣膜修复或置换。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室辅助装置或进行心脏移植。手术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术后加强监护和抗凝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抢救后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毫升以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活动。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监测体重变化。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好急救药物。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加重时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强直性脊柱炎预后怎样
下一篇 : 小儿炎症性肠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