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7/21 12:48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出现或被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属于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增加、胎盘激素分泌异常、遗传因素、肥胖、高龄妊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增长异常、反复阴道感染等症状。可通过饮食控制、适度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定期产检等方式干预。

1、胰岛素抵抗增加

妊娠期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会拮抗胰岛素作用,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孕妇需通过减少精制糖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等控制血糖,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或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等药物。

2、胎盘激素分泌异常

胎盘生长激素和人胎盘催乳素会促进脂肪分解和血糖升高。建议每日分5-6餐进食,搭配适量运动如孕妇瑜伽,若空腹血糖持续超过5.3mmol/L,可能需要使用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控制。

3、遗传因素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患病风险显著增高。这类孕妇应从孕早期开始监测血糖,避免高糖水果如荔枝、龙眼的过量摄入,可选用血糖生成负荷低的苹果、草莓等,并遵医嘱备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4、肥胖因素

孕前体重指数超过25的孕妇更易发病。需要严格控制每日总热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西蓝花、魔芋等,配合餐后散步。若饮食运动控制不佳,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5、高龄妊娠

35岁以上孕妇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减退。建议孕24-28周进行糖耐量筛查,日常选择清蒸鱼、杂粮饭等低脂高蛋白饮食,血糖超标时需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的血糖监测记录,每日空腹及餐后2小时各测量一次,保持空腹血糖不超过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的标准。饮食上采用三主餐三加餐模式,保证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避免油炸食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快走,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此后每3年筛查一次糖尿病,哺乳期仍要注意均衡饮食。家属需协助营造低应激环境,避免孕妇情绪波动影响血糖稳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内分泌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