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会引起尿失禁吗
发布于 2025/07/11 09:24
发布于 2025/07/11 09:24
分娩可能会引起尿失禁,主要与盆底肌损伤、神经压迫等因素有关。产后尿失禁多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如咳嗽、打喷嚏时漏尿,少数可能出现急迫性尿失禁。
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会对盆底肌肉、韧带及神经造成牵拉和压迫。阴道分娩时,盆底肌可能因过度拉伸而出现肌纤维断裂或弹性下降,导致控尿能力减弱。妊娠期激素变化也会使盆底组织松弛,加重产后尿失禁风险。多数产妇在产后3-6个月通过康复训练可逐渐恢复,但高龄、胎儿过大、产程延长等因素可能延长恢复时间。
少数情况下,若分娩导致严重的盆底肌撕裂或神经永久性损伤,可能引发持续性尿失禁。这类患者常伴有会阴疼痛、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需通过电生理检查评估损伤程度。既往有慢性咳嗽、便秘或多次分娩史的产妇更易出现严重症状。
建议产妇产后尽早进行凯格尔运动,每日重复进行盆底肌收缩练习,配合生物反馈治疗提升训练效果。避免提重物、久站等增加腹压的行为,控制体重以减少盆底负担。若症状持续超过半年或影响生活质量,需就医评估是否需手术治疗,如尿道中段悬吊术。日常可选用吸水护垫,但需勤换以避免尿路感染。
上一篇 : 怎么预防压力性尿失禁
下一篇 : 女性为什么会出现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