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心律失常药物

发布于 2025/09/24 11:05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指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用于治疗或预防心律失常的一类药物。主要有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等类型。

1、钠通道阻滞剂

钠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延长有效不应期。这类药物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利多卡因注射液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动过速,普罗帕酮片对房性早搏有较好效果。使用中需监测心电图变化,避免传导阻滞加重。

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心肌自律性和传导速度。美托洛尔缓释片常用于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比索洛尔片可减少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可能诱发气道痉挛。

3、钾通道阻滞剂

钾通道阻滞剂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对折返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胺碘酮片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索他洛尔片兼具β受体阻滞和钾通道阻滞作用。

4、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房室结,维拉帕米片能有效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地尔硫卓缓释胶囊适用于心房扑动的心室率控制。这类药物可能引起低血压,静脉给药时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5、洋地黄类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钠钾ATP酶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兴奋迷走神经减慢房室传导。地高辛片常用于慢性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率控制,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预防中毒,表现为恶心、视觉异常等。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评估疗效。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限制咖啡因摄入。出现心悸加重、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用药剂量。不同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和适应证存在差异,临床选择需综合考虑心律失常类型、基础心脏病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