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的检查项目主要有超声检查、CT检查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这三种检查方式可明确结石位置、数量及并发症情况。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筛查手段,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的特点。通过高频声波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情况,准确率可达80%以上。典型超声表现为肝内强回声团伴后方声影,同时能发现合并的胆管炎或肝脓肿。对于钙化明显的结石检出率更高,但对小结石或胆管狭窄段的结石可能漏诊。
2、CT检查:
CT检查能清晰显示结石的密度差异和空间分布,对钙化结石的检出率接近100%。多层螺旋CT可三维重建胆管树,准确判断结石引起的胆管扩张程度和肝叶萎缩情况。增强CT还能评估门静脉受压、肝纤维化等继发改变。检查前需空腹4-6小时,必要时需静脉注射造影剂。
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无创性胆道成像的金标准,能多角度显示胆管全貌。该技术通过重T2加权序列使胆汁呈高信号,结石表现为充盈缺损,对非钙化结石同样敏感。可同时评估胆管狭窄、肝实质病变及门静脉系统状态,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幽闭恐惧症患者慎用。
确诊肝内胆管结石后,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胆汁排泄。规律进食可刺激胆囊规律收缩,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改善胆汁淤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胆绞痛。出现发热、黄疸或持续性腹痛应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