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提示胆囊息肉样病变通常是指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可能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
胆囊息肉样病变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胆囊壁上的固定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团块,多数没有血流信号。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常见,通常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息肉直径多在10毫米以内,表面光滑,多为多发。炎性息肉多与慢性胆囊炎相关,常伴随胆囊壁增厚或毛糙。腺瘤性息肉属于肿瘤性病变,存在恶变概率,单发多见且生长较快,直径可能超过10毫米。部分胆囊腺肌症也可能在超声下呈现息肉样表现,其特征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伴罗-阿氏窦形成。
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后需要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重点关注息肉大小、形态、基底宽度等特征。直径小于5毫米的息肉可每年复查,5-10毫米的息肉建议6-12个月复查,超过10毫米或快速增长、伴有胆囊结石、年龄超过50岁等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日常应保持低胆固醇饮食,控制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避免过度油腻饮食诱发胆囊炎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