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流感病毒感染的儿童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新流感病毒是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新型变异株,传染性与季节性流感相似,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成为传染源。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呕吐或腹泻。
儿童感染新流感病毒后,在症状出现前1天至发病后5-7天内均具有传染性,其中发热期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间接传播。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24小时以上。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后需用肥皂水洗手,对患儿使用过的物品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极少数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排毒时间可能延长至10天以上,这类患儿需经核酸检测确认无病毒排出后才能解除隔离。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等高风险人群感染后更易出现重症,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表现,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流感,应立即就医。
预防新流感病毒传播需采取综合措施,建议家长在流感流行季前为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儿童勤洗手的习惯,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学校应加强晨检和缺勤追踪,发现聚集性发热病例及时报告。患儿居家隔离期间要保持房间通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水分有助于症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