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引起。脑梗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多见于老年人,可能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疾病控制不佳等因素有关。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脑梗最常见的原因,与脂质沉积、血管内皮损伤有关。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因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治疗需控制血脂,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严重时需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2、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内皮,增加脑梗风险。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小动脉硬化或微动脉瘤形成,易引发腔隙性脑梗。患者常见头痛、视物模糊等表现。需规律监测血压,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3、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可导致脑梗,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引发大血管和大动脉病变,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患者可能伴有多饮多尿、四肢麻木等症状。治疗需控制血糖,可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同时进行饮食管理。
4、心脏病
心房颤动等心脏病可能导致心源性脑栓塞,心脏血栓脱落会阻塞脑动脉。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血流异常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随血流进入脑部引发梗死。患者常见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需抗凝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药物,必要时进行心脏复律治疗。
5、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性或获得性高凝状态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某些血液疾病或肿瘤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可能有反复血栓病史或家族史。治疗需根据病因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同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老年脑梗患者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康复训练,控制基础疾病。日常应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出现言语不清、肢体麻木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定期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等检查评估血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