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梗阻性肾病主要由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压迫、神经源性膀胱及医源性因素等原因引起。梗阻性肾病是指尿流受阻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疾病,需及时明确病因并干预。
1、尿路结石
肾盂或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病因,结石可能由代谢异常、尿路感染等因素形成。患者可能出现腰部绞痛、血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选择药物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常用药物包括排石颗粒、尿石通丸等,严重时需手术解除梗阻。
2、前列腺增生
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可压迫尿道导致膀胱出口梗阻,长期可能引起双侧肾积水。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治疗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必要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3、肿瘤压迫
盆腔肿瘤如膀胱癌、宫颈癌等可能通过直接压迫输尿管引发梗阻。患者可能伴有消瘦、无痛性血尿等肿瘤相关症状。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或放置输尿管支架解除压迫,同时针对原发肿瘤进行治疗。
4、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脊髓损伤可能导致膀胱收缩功能障碍,引起尿液潴留和反流性肾损害。表现为排尿困难伴残余尿增多。可通过间歇导尿配合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改善,严重者需膀胱造瘘。
5、医源性因素
盆腔手术史或输尿管镜检查可能造成输尿管瘢痕狭窄,腹膜后纤维化等治疗也可能导致尿路梗阻。这类患者多有相关医疗操作史,需通过输尿管成形术或长期留置双J管维持尿流通畅。
老年梗阻性肾病患者应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高嘌呤饮食以防结石形成。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肾积水情况,出现排尿异常或腰腹痛需及时就诊。合并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者需严格控制血压和蛋白质摄入量,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