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气道非嗜酸性炎症是指发生在上呼吸道(如鼻腔、鼻窦、咽喉等部位)的慢性炎症反应,其特点为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而非嗜酸性粒细胞。这类炎症可能与感染、环境刺激、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常见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等疾病。
1.发病机制
上气道非嗜酸性炎症的病理机制主要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当上呼吸道黏膜受到细菌、病毒或理化因素刺激时,中性粒细胞会大量聚集并释放炎症介质,导致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这种炎症反应与Th1型免疫应答占主导有关,区别于嗜酸性炎症中Th2型免疫应答的特征。
2.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黏稠脓性鼻涕、咽喉异物感或疼痛,可能伴有咳嗽、头痛等症状。鼻腔检查可见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呈黄绿色。症状往往反复发作,对常规抗组胺治疗效果不佳。
3.诊断方法
确诊需结合鼻内镜检查、鼻窦CT等影像学检查,并通过鼻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确认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正常。部分病例需进行病原体培养或过敏原检测以明确诱因。
4.相关疾病
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是典型代表,其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纤毛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嗅觉减退、面部压迫感。慢性咽炎也可能表现为非嗜酸性炎症模式,多与胃食管反流、长期用声过度相关。
5.治疗原则
治疗以控制感染和减轻炎症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克拉霉素缓释片、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局部抗炎。对于合并胃食管反流者可能需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建议患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物,戒烟并控制胃酸反流。适当增加饮水有助于稀释分泌物,温盐水漱口可缓解咽喉不适。若症状持续超过12周或出现发热、剧烈头痛等表现,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复查,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可进行鼻腔冲洗护理,但需注意使用灭菌生理盐水以避免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