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减弱,肥厚型心肌病以心肌肥厚为特征,限制型心肌病则因心肌僵硬导致心脏舒张功能受限。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干预。
1、扩张型心肌病:心脏腔室扩大,心肌变薄,收缩功能下降。常见原因包括遗传、病毒感染、长期高血压或酗酒。治疗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和利尿剂如呋塞米,严重者可能需要心脏移植。
2、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异常增厚,尤其是室间隔,导致心脏舒张功能受限。病因多为遗传性基因突变。治疗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对于梗阻性患者可能需手术切除部分肥厚心肌或植入心脏起搏器。
3、限制型心肌病:心肌僵硬,心脏舒张功能受限,常见于淀粉样变性或心内膜纤维化。治疗包括利尿剂如螺内酯减轻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心脏移植。对于淀粉样变性患者,可使用化疗药物如美法仑或免疫调节剂如沙利度胺。
针对原发性心肌病,患者应定期随访,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控制血压和体重。对于遗传性心肌病患者,建议家族成员进行基因筛查,早期发现和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原发性心肌病的治疗需个体化,结合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干预,综合管理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