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牙后出血通常在24小时内停止,若超过48小时仍持续出血需及时就医。出血时间过长可能与凝血功能异常、术后护理不当或感染等因素有关。术后可通过咬紧纱布、冷敷、避免剧烈运动等方式减少出血。
1、正常出血:拔牙后轻微出血是正常现象,通常持续几小时至24小时。术后咬紧纱布30-60分钟有助于止血,避免频繁吐口水或吮吸伤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舌头触碰伤口,可减少出血风险。
2、凝血异常:部分患者因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时间延长。这类患者术前应告知医生自身情况,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500mg口服,每日三次,或凝血酶原复合物静脉注射。
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或使用吸管,以免破坏血凝块。饮食上选择温凉软食,如粥、汤类,避免辛辣、过硬食物。冷敷面部可减少肿胀和出血。
4、感染风险:术后感染可能引发持续出血。术后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抗菌漱口水如氯己定漱口水,每日三次。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异味,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口服,每日三次,疗程5-7天。
5、特殊情况:部分患者因拔牙难度较大或存在其他疾病导致出血时间延长。这类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二次缝合或电凝止血。术后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头部高位,有助于减少出血。
拔牙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鸡蛋羹、蔬菜泥等,避免过热或过硬食物。术后48小时内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伤口愈合。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复查,有助于术后恢复。若出血持续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