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通常首选内科治疗是因为其病因复杂且主要属于免疫失调性疾病,通过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避免并发症,同时尽可能降低对手术治疗的依赖。常用方法包括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治疗。
1、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与特点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这使得肠道持续处于炎症状态。因为这种疾病不是由感染引起的,不适合通过抗生素治疗,而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减轻炎症来恢复肠道功能,从而成为内科治疗的首要目标。
2、内科治疗的主要方法
内科治疗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减少炎症反应、控制症状并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炎药物:如五氨基水杨酸比如美沙拉嗪,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减少炎症反应,通常用于轻中度患者。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用于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有助于控制中重度患者的病情。
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药物比如英夫利昔单抗,针对特定炎症因子具有高度选择性,用于难治性患者或复发率较高者。
3、为何优先避免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严重并发症或药物无效的情况下,例如肠道狭窄、梗阻或穿孔。但手术不具有根治性,可能需要反复手术且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在疾病的早期或相对稳定的阶段,通过内科治疗延缓疾病进展并减少手术需求,符合患者的整体利益。
4、内科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内科治疗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延长缓解期,同时不损伤肠道解剖结构。然而,需要警惕长期使用药物的副作用,如肝肾功能受损、感染风险增加等,因此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控身体状况。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习惯,如避免高脂肪、刺激性食物,增加低残渣饮食摄入。
内科治疗对于炎症性肠病的管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手术负担。如果症状长期得不到控制,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尽快咨询专科医生接受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