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现代散打始祖

发布于 2014-06-24 11:02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散打则是结合了中国武术之上的另一种格斗技术。

  武术

  中华武术与散打

  中华拳术的修炼与运用,在理论上是“外遵天道自然的法则、规律;内顺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的性情”,内外统一而修,内外统一而用,表现为最节能、全方位的攻防技击的技术、技巧、功夫。

  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的才能,技术、功夫,是在自身统一攻防的协调下完成的。其机动灵活的攻防变化,时时处处体现出内在的法则与规矩,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现代散打,既不是西方的拳击运动,又不是中华传统拳术技击功夫的体现。从散打运动员在赛台上的表现及技术风格来看,其攻防方法运用表现为招法零碎;其自身整体表现为身体与四肢分家,内在的神、意、气机与身法、步法、手法组成的攻防方法亦不统一。

  用力的所谓刚柔程度,充其量亦不过类似前人所说“二八是散手”的水平,即硬的多,柔的少,自身阴阳不平衡。

  总之,由于散打的理论体系不完整,修炼功夫的技术宗旨体现得不明确,虽吸收了各种搏击、格斗、拳术技击的外在招法.

  但未能在散打运动员身内“同化统一”,没有一定的法则、规矩,任何攻防方法全凭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观愿望的揣测、想象而施之。故运用时身体各方面名符其实地显现为“散”。

  从以上大致分析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拳术功夫的技击和散打运动的格斗,不是一回事,功夫艺境是不一样的。

  那么,到底中华传统拳术的技击和散打运动,有哪些本质上的不同呢?下面做一些相互间的比较。

  理论体系不同:中华传统拳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在武学拳门的结晶,其理论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具体是:运用易经的学说阐明拳术的理、法、术、功,确立修炼和运用拳术的法则、规矩、规律;进一步以道德经学说为理论经典,指导、修炼“拳道”的艺境;

() #p#副标题#e#

  以黄帝内经为首的一系列中医理论,认识和阐发拳术修炼时,拳术技术、功夫与人体各方面的关系,阐明拳术健身强体,开慧增智的方法、效果及生化机智的道理;以兵法学说指导拳术攻防的战略和战术原则;

  以诸子百家学说,包括中国佛学理论,指导传统拳术功夫的修炼与运用。故可以说,中华传统拳术是一门理法术功内容博大精深的学问,故修炼拳术必须明理而知法,按法而修能得术,按术而用见功夫。

  中国现代散打,是按照西方体育的模式加上一些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愿望,拼凑而成的一种搏斗运动。其理论体系尚未成立,其训练内容和搏击的形式,尚属幼稚时期的表现阶段。

  “呼吸”的修炼方法不同。传统拳术以“气沉丹田德润身”为法则,必先以修炼自身的内劲的生成为宗旨,修气沉丹田的逆式呼吸。

  若用于技击尚须相继修炼“气入丹田、气射丹田、气炸丹田、声田内转”,最后达到内气的意呼吸运动,则能气贯全身,以气催劲,做到以内劲劲势逆运行的方式决定外在攻防招法拳势的运用。

  故修炼中华传统拳术功夫,随气沉丹田功夫的成熟,腹部外显的肺呼吸功能横纹,会随功夫艺境的提高而下降,到内在功夫艺境全体透空层次,代表肺呼吸的横纹降至耻骨处。

  故此传统拳术功夫,可以根据气沉丹田的功夫的不同艺境,而将功夫层次水平分为五个不同阶段:熟手、好手、巧手、妙手、神手。

  在熟手功夫阶段时,气沉丹田功夫成,在剧烈的攻防变化中,呼吸自然就不会憋闷喘满,故可以长时间进行技击而不疲倦。这一方面体现了气沉丹田的逆式呼吸功夫,另一方面说明招呼其实技击应该是最节能的。

  散打选手没有此项专门训练的方法,故腹部的肺呼吸线横纹,仍停留在上腹部位(曾多次观察过数位获得过很好名次的散打运动员,其水平最高者,呼吸线亦仅在肚脐上二寸左右).

  故在散打攻防运动中易生喘满、呼吸急促、气喘吁吁的现象,不能坚持长时间的搏斗,易产生疲劳而不能充分发挥拳脚的效用。其根本原因是现代散打乃“用心耗精”的一种运动形式。

  传统拳术攻防招法的运用,讲求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相互主从而用,形体要求具备虚实分明的外六合而又柔弱无骨的功夫艺境,攻防变化依从曲化直发的法则,柔化刚发地运用,随势而变,因势而用。

()#p#副标题#e#

  散打

  现代散打摔法技术的技巧

  散打是一种激烈的对抗运动,是一种集踢、打、摔于一体的运动,摔法在散打中起的作用不能忽视。熟练地掌握摔法技术,成功地运用摔法动作,是得分取胜的有效手段,同时还给对手在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压力,极大的消耗对手的体力。在这几年的国内国际比赛中,摔法的运用不断地变化更新,而在国际比赛中中国队员的摔法更是出尽了风头,也为多场比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而散打技术中的摔法成为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现就实战中结合技术的特点介绍几种摔法。

  进攻贴身摔:进攻贴身摔是一种具有较大威力的摔法技术,主要是运用对手进攻间隙或打空贴近对手的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摔法。进攻时贴近对手用拳、脚夹击对手化解对手的攻势,并贴近对手抓把,运用推、别、勾、压等技术摔倒对手,在进攻贴近对手后,要迅速出手控制对手的身体的重心,让对手的身体重心偏离,以便自己做动作,适合于别腿摔,抱腰摔,夹颈摔。

  换位抢点摔:这是一种在攻防中,在毫无预兆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一种摔法,这种时机在很短时间内出现,没有明显的迹象,要求运动员有较强做动作的意识。在双方攻防的转换过程中,一方突然变位或进攻打空,两人立刻靠近,互相变把换位,都不能找到合适的发力点,这种时机出现时,应用手抱住方的胯部,或用脚抵住腿部,使对手不便发力,对方力图摆脱不利时,应抢先脱手,抓住对手换式的时机,用顶靠、抱摔迅速发力摔倒对方。

  顺势借力摔:在攻防中,双方接触后往往会出现搂抱、推、拉、扛、缠的斗劲较力的对抗,双方会相向用力,阻抗对方,谁也摔不倒对方。这时可以顺势借力,牵带对手,引进落空,可以使对手因发力过猛或发力不当而跌倒。在借力摔的过程中,不管是左右转还是向前推顶,都应做到顺势,让对手加大发力,然后利用步法的移动来辅助摔倒对方。

  防守还击进身摔:它是一种看似防守的摔法,是在防守后退中接到对手的拳或手而进行的还击摔法,主要运用在对手进攻凶猛、技术动作单一、在对手进攻不到位时,抓住时机接住对方肢体摔倒对手,如对手进行侧踹进攻时因向左右或后撤步,用手臂来保护自己的有效部位,利用步法的配合,看准时机接住进招,用抱腿过背或抱单腿涮等动作摔倒对手。

  总之在各种摔法中,应抓住时机,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在步法的配合下做动作,只要时机判断准确,把位得当,步法到位,就能摔倒对手。

  总结:武术与散打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锻炼身体,并非为了打架斗殴而存在,所以爱好者不要要摆正心态,这样才能在弘扬中国武术的基础上,发扬国人的无数道德精神。

()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吃辣椒辣到胃怎么缓解疼

回答:吃辣椒后胃部疼痛是许多人常见的烦恼,这主要是由于辣椒中的辣椒素对胃黏膜产生刺激,特别是过量食用时更容易引发不适。别急,下面有几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辣椒辣到胃的疼痛感: 1...

Q
打完出血热疫苗可以喝醪糟吗

回答:打完出血热疫苗后,最好避免喝醪糟。虽然醪糟是许多人喜爱的传统饮品,但在接种疫苗后立即饮用可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还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疫苗接种的目的在于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Q
性疾病全套检查多少钱

回答:性疾病全套检查的费用大致在200到1000元之间,这个范围主要受到具体检查项目和所涉及的疾病种类的影响。对于那些担心自己可能感染性传播疾病的人来说,这种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类检...

Q
10岁孩子上牙龈有两处白色的是什么

回答:当一个十岁的孩子在上牙龈上出现两个白色点时,家长们可能会感到担忧。这种情况通常可能由口腔溃疡或鹅口疮引起。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

Q
孩子的乳牙还没有脱落

回答:孩子的乳牙迟迟不脱落可能让家长感到困惑,但这其实是一个相对普遍的问题。乳牙不脱落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恒牙萌出、牙齿滞留以及先天性缺牙等因素。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

Q
小孩牙龈颜色不一样,小孩老是闹

回答:小孩牙龈颜色不一样且经常闹腾,可能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所致。生理因素如饮水不足或天气变化可能导致牙龈颜色变化,而病理因素如上火或外伤则可能引发更多不适。家长应密切关注小孩的症状变化...

Q
小孩发力像抽搐一样怎么办

回答:看到小孩发力像抽搐一样,家长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其实,这种情况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包括肌肉疲劳、营养不良、发热、癫痫或脑性瘫痪等。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Q
佝偻病的孩子怎么治疗好的快

回答:佝偻病在儿童中并不少见,治疗得当可以有效加快恢复速度。关键在于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进行骨骼畸形矫正术,结合肌肉功能锻炼和中药疗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