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治愈吗?遵守治疗3要素,可以恢复视力

发布于 2023-09-21 12:0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基于糖尿病的分型不同,视网膜病变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如Ⅰ型糖尿病一般在10年左右会出现眼底病变;而Ⅱ型糖尿病可能在5-10年内就发生眼底病变。所以糖友应根据自身病情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定期检查眼底、控制血糖、血压等。有些患者问我,如果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能不能治愈?其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然危害大,也有一定的几率致盲,但是,只要采用正规方式治疗,还是可以恢复视力的。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患者一定要了解3个要素。

第一要素: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一样,存在明确的病变分期,中华医学会也制定了我们国内与国外接轨的一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一共分6期。早期就是第一期主要有眼底的微血管瘤,小的出血点,二期有一些片状的出血更明显一些。那么三期也是叫重度非增殖期,那么这个时候除了一、二期的表现以外,它又有一个421的原则,那么421原则4就是每一个象限的出血点,要多于20个点,2至少有两个象限,有血管串珠样的改变,就是血管不规则。3是有一个微血管的障碍,微血管的异常。这是非增殖期一、二、三期。四、五、六期属于增殖期,第四期就出现新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到第五期出现玻璃体出血,纤维增殖,到第六期,出现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从一期到六期从轻到重逐渐发展的,根据不同的分期,要进行不同的治疗,越早期治疗效果越好。

第二要素:根据分期进行针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比较复杂,要根据病情的分期采用不同方法。目前我国的临床治疗,是以上面说的6期为基础,比如说早期病人症状不明显,但是眼底已经出现视网膜病变,有些渗出、微血管瘤、小的出血点等,此时治疗方法是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果患者有乏力、便秘、睡眠夜眠欠佳等症状,可以应用中医药及针灸,控制病情发展。中期患者出现眼底的新生血管,眼底缺血区,此时除了用药物控制以外,还要采取激光治疗,或者药物眼内注射。到了后期,比如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离、视力非常差,除了药物治疗,还要进行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

第三要素: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基于糖尿病而产生的,所以在日常护理及饮食调节方面,糖分摄入、自身血糖状况一定要严格控制好。首先。每天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必须控制好。如果摄入淀粉类食物,比如红薯、白薯、土豆等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那么主食的摄入量必须要减少。

其次,对于视网膜病变出现眼底出血,或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饮食上一定要忌辛辣刺激、烧烤类食物。总的来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青菜,比如菠菜、芹菜等,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眼底过度用力和出血地发生发展。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软下疳是梅毒二期吗

回答:软下疳并不是梅毒二期,而是两种不同的性传播疾病。软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而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导致的。尽管它们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但在病因、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式...

Q
遗传梅毒几率有多大

回答:遗传梅毒的几率通常是指梅毒患者将这种疾病传染给下一代的概率。虽然临床上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根据经验,这个概率大约在10%到20%之间。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

Q
肠胃消化不良怎么调解

回答:肠胃消化不良是许多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调节情绪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改善。消化不良常常与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可能导致上腹部疼痛、腹胀...

Q
Hpv51高危阳性是不是性病呢

回答:HPV51高危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性病,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单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而没有导致任何临床症状,通常不被视为性病。然而,如果感染发展为尖锐湿疣或宫颈癌等疾病,...

Q
10岁孩子上牙龈有两处白色的是什么

回答:当一个十岁的孩子在上牙龈上出现两个白色点时,家长们可能会感到担忧。这种情况通常可能由口腔溃疡或鹅口疮引起。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

Q
2型糖尿病能不能多喝水

回答: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水方面需要保持适度,过量饮水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虽然水是生命之源,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过量饮水可能导致血液稀释、血糖控制不佳、水肿、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为...

Q
睾丸皮上长了个小肉揪

回答:睾丸皮上长了个小肉揪可能让人感到困惑和担忧。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毛囊炎或皮脂腺囊肿引起的。毛囊炎通常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会导致皮肤上出现红色的丘疹或脓疱。皮脂腺囊肿则是由于皮脂腺导管堵塞...

Q
口腔里面会不会感染性病呢

回答:口腔内确实有可能感染性病,这主要取决于是否与患有性病的人进行了无保护措施的性接触。性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因此口腔感染性病的风险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1、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