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原来讲话很好,但从某一时期开始,却拒绝讲话,被称为缄默症,常常是3-5岁,也有学龄儿童。很多缄默的孩子表现出在某些场合拒绝讲话、缄默不语或是耳语,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则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这种现象被称为选择性缄默。孩子缄默时可以用手势、点头、摇手等躯体语言进行交流,有时也可用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拒绝讲话的场合一般是学校或在陌生人面前,少数正好相反,在学校说话而在家中不说话,也可能拒绝与成人说话,而与儿童或熟人则讲话。这些孩子缄默的原因非躯体疾病所致,而是与性格、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以及发育因素有关。这种孩子的性格较为敏感、胆怯孤僻、脆弱、依赖性较强,他们的父母对孩子往往过于支配或过于保护,或者父母自身存在性格缺陷。有的儿童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离异,在家中或在某些场合心理受到过刺激。有的孩子在发育上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现,如开始说话的年龄较晚,有功能性遗尿、遗粪的情况,脑电图也表现为不成熟等。这些因素造成儿童平日在与人交往中也常显出有些困难,例如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与人尤其是不熟悉的成人交往,在对人交往中显得害羞、退缩、容易生气。对于缄默的孩子,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开口或嘲笑孩子,诸如“您快说话啊”、“您哑巴了”、“这孩子见人就是不讲话,真没用!”等,不要在外人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由于这种现象多数是由于心因性的,所以先要了解孩子缄默的原因,改善和消除不利因素,然后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诱导孩子讲话,不论孩子是否讲话家长都要和蔼地对他多讲话;对于较小的孩子可在游戏中进行。当缄默的孩子获得了安全感和自信,就会开口讲话了。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帮助治疗。缄默还可以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如抑郁性缄默、癔病性缄默、精神分裂症的缄默、孤独症的缄默,所以诊断选择性缄默症需要做详细的精神心理检查,进行鉴别诊断,排除抑郁、癔症、重性精神障碍、孤独症中的缄默。只有极少数的孩子,缄默与心理和环境因素无关,那么就要检查是否有脑神经疾病的可能。